作曲和編曲究竟有何區別?
作者: 百度文庫
來源: 百度文庫
時間:2019年09月29日
常常有朋友搞不清作曲和編曲之間的區別,隨著填詞、作曲、編曲、混音等歌曲制作越來越大眾化、娛樂化,有些學術概念也日漸被模糊。
我們常見的作曲形式大概有兩種,一種是純人聲或樂器DEMO,只給出一條大概的單旋律走向,但DEMO里沒有給出具體的速度、調性、和聲框架、配器等基本要素;或者以文字形式授意編曲君大概想要的歌曲成品風格和曲調。
作曲者在進行旋律創作的時候,有時是根據以往腦海里儲存的旋律素材進行整合拼接創作出旋律,有時候是拿一首喜歡的伴奏改編出其它的旋律,基本和聲走向是不變的。這就如同在一張白紙上給一個畫師勾勒一條簡單的素色線條,讓其充分發揮想象對畫面進行構圖、著色、添加素材,甚至主題變形等二度創作。只是這個二度創作需要編曲君考慮的東西比較多。
盡管給出大概輪廓和風格要求,但不同的編曲人往往在作品理解角度、編曲水平和鑒賞能力存在差異,同一首曲子,不同編曲人的成品效果就會大相徑庭。
另外還有一種形式,作曲者給出基本的歌曲小樣,其中除了有主要的旋律線條以外和聲伴奏,基本的風格、和聲走向、速度和調性都比較明確。簡單一些的,作曲者可能會給出鋼琴或吉他等分解和弦或柱式和弦的伴奏織體;復雜一些的還會有基本的配器示范等,有一些基本可算作是歌曲半成品。
此時的作曲已經是一小部分的編曲了。除非編曲者否定這些要求而重新設計和聲配器等。所以說作曲和編曲的概念在此很容易被混淆。
這也就是為什么商業編曲的價格會參差不齊,價格低到50元、200元的都有,高的5000甚至幾萬元的……除了水平的差異之外,價格低的編曲更像是上述作曲小樣。因此會有娛樂小樣級和網絡發行級、專業出版級之分。不過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高價鴻篇巨制,一些商業要求,對方只想要一個簡單的伴奏而已,這主要是視商業合作對象的需求而定了。